安徽泗縣陡張村:趕著“扶貧羊” 致富奔小康
泗縣陡張村位于安徽省北部,是個典型的“皖北三無村”,無特色產業,無廠礦企業,無集體經濟。該村是全縣人口最多的一個村,全村共有2223戶7783人,249戶貧困戶致貧原因千類百種,貧困家庭遇到的困難也不盡相同,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高校對口幫扶 民生工程生機勃發
2014年,合肥學院定點幫扶宿州市泗縣瓦坊鄉陡張村。七年來,合肥學院共向陡張村派駐了兩名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在全體扶貧人的共同努力下,校、村不斷整合多方資源,創新工作舉措,整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雙基建設成果明顯,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得到了初步改善,教育、醫療、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自豪地這樣說:“出門昂首走,路燈在頭上,公交在邊上,跳舞在東頭,看病在西頭,辦事兩步路,生活不用愁?!?/p>
村里的經濟生產面貌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2019年底達到17.415萬元,龍頭企業、中小企業、能人大戶、農場主、合作社等各級組織和個人積極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全村產業格局發生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年青人返鄉創業,特色產業、特色養殖業、特色種植業不斷涌現。
精心制定規劃 扶貧產業落地開花
駐村工作隊一方面積極開展各類生產耕作方面的調研,一方面仔細分析了全村貧困戶的具體情況,認為客觀存在生理條件和文化水平阻礙了大部分人務工的途徑,要想增收,鞏固脫貧效果,必須要把重心放在種養殖產業上,這個時候,一種叫“波爾山羊”的山羊品種進入了工作隊的視野,這種山羊只需喂養本地的青草、秸桿、樹葉等,繁殖力強,抗病力強,出肉多,同比其他品種每只山羊增收300元左右。
為了解決養殖戶的后顧之憂,合肥學院黨委當年撥付生態養殖幫扶啟動金10萬元,購買了近100只波爾山羊羔,由工作隊和村兩委審核發放了給35戶農戶,雙方簽訂了協議,由貧困戶負責喂養,合肥學院在年底組織教職工以高于市場價進行捐購。結果當年養殖山羊的貧困戶平均戶收益在8000元左右。
接下來的連續四年,合肥學院總共發放生態養殖幫扶啟動金近40萬元,從貧困戶戶下捐購山羊約100萬元,漸漸打造出了“農校對接”的扶貧特色亮點。
因戶科學施策 脫貧致富奔小康
波爾山羊肉質細嫩,膻味小,肉鮮味美的特點廣為流傳,積累了良好的大眾口碑,市場一片大好。駐村工作隊精心指導和幫扶有能力的貧困戶發展小規模產業,多年的養殖也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養殖經驗的貧困戶,先后有60余戶貧困戶通過養殖脫貧,岳宅莊的朱曉飛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
朱曉飛8歲時因病導致本人右手殘疾,鑒定為肢體二級殘疾,2014年納入貧困戶管理,2016年脫貧。退學之后,開始跟著父親放羊,一放就是三十多年,積累了山羊養殖的經驗知識,本人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羊倌”。2020年4月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朱曉飛申辦了泗縣瓦坊曉飛養羊場,開始進入規?;B殖時期。
如今陡張村的山羊養殖已經產生了初步的市場經濟效益,孕育了初期的市場載體,產業的組織化和規?;惨呀浶纬?,以朱曉飛等戶為主的養殖大戶示范輻射作用漸漸明顯。下一步,駐村工作隊將和村兩委一起,做好山羊養殖的規劃、引導、發展,不斷解放思想,創新舉措,提高生產效益,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