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官兵創奇跡 荒原變成大糧倉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漢建設黑龍江?!边@是1958年4月12日,王震將軍在密山火車站前為十萬轉業官兵發布進軍荒原令時立在會場的詩牌。在這里王震將軍向十萬轉業官兵發布進軍荒原號令,10萬名官兵掀起了向北大荒進軍的高潮。

八五〇農場豐收的稻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漢建設黑龍江?!边@是1958年4月12日,王震將軍在密山火車站前為十萬轉業官兵發布進軍荒原令時立在會場的詩牌。在這里王震將軍向十萬轉業官兵發布進軍荒原號令,10萬名官兵掀起了向北大荒進軍的高潮。
八五〇農場豐收的稻田
成千上萬的人馬從祖國各地匯集邊陲,又幾乎在同一時間兵分百路,徒步進軍,開荒建點,他們扛著紅旗,挑著行李,穿過山林,越過沼澤,直插北大荒腹地。從此北大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4年6月,王震將軍到黑龍江省湯原縣看望鐵道兵戰士,當看到北大荒肥沃的黑土地后,有了在黑龍江“辦農場,為國家多產糧食”的想法。
1955年1月,鐵道兵部隊的第一個農場八五〇農場在虎林市建立。隨后,短短兩年時間,鐵道兵多個師的復轉官兵1.7萬多人揮師北上,先后創建了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等12個八字頭農場。
八字頭農場的建設,為復轉官兵開發北大荒提供了經驗,一批又一批官兵來到北大荒。1958年,北大荒迎來開發高潮,當年10萬復轉官兵挺進北大荒。
生于1933年,今年已經88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李勝清是十萬轉業官兵中的一員。1948年,不滿16歲的李勝清加入中原野戰軍某獨立大隊成為一名軍人,投身到革命戰爭的烽火硝煙中。1952年8月,李勝清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姑涝Y束之后,李勝清所在的部隊改編為鐵道兵,隨后集體轉業到位于黑龍江省虎林市的八五〇農場,李勝清成為一名農場農工,駕駛著拖拉機在荒草地上開墾作業。1963年1月,慶豐農場成立時,他因具有機械特長,被選派到慶豐農場六分場水站工作,為早期水稻開發建設做出極大的貢獻。后來,在雞西梨樹區成立慶豐農場煤礦時,他又被選派到煤礦從事機械管理與維修工作,每天井上井下重復往返,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1993年離開工作崗位。
早在1959年初,剛剛在北大荒站穩腳跟的李勝清,就將遠在河南老家的父母、妻子、兄弟以及岳父岳母接到極北苦寒的北大荒來,和他一起開發建設北大荒。在艱難困苦的“瓜菜代”時期,不少人打起返回家鄉的退堂鼓,甚至多次鼓動李勝清一起回鄉,他卻從來不為所動,每次都以堅定的信念鼓舞別人留下來,用汗水澆灌北大荒的土地。如今,李勝清在北大荒的家族已經繁衍4代人,家族人口近百人,而且都成為北大荒開發建設與發展壯大的參與者、見證者。在李勝清老人言傳身教下,他的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承繼父業,在農業生產第一線從事著技術工作,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李勝清是北大荒建設中的普通一員,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在這個這里書寫著可歌可泣的篇章。
1971年已經66歲的八五一○農場原副場長、老紅軍張文忠 為了改變北大荒低產落后的面貌,闖出科學種田高產的新路子,他向黨支部申請種6畝試驗田,一冬積了40噸,把全部心血都花在種試驗田上了。秋天,6畝試驗田的玉米畝產1019斤,為農場大面積奪高產,闖出了新路子。
十萬轉業官兵成為北大荒人,創造了人類墾荒史上的奇跡,也創造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亙古荒原變成祖國大糧倉,2020年,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糧食播種面積4330萬畝,糧食調出量405.5億斤,占全國20%,北大荒成了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正努力打造“農業領域航母”。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