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百年安徽故事庫102 | “冷酷無情”的父親
老紅軍、原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夏德義,是金寨縣吳家店鎮人。他的父母都 是為人忠厚、勤儉持家的農村人。為人忠耿的父母要他們善良做人、當家立業, 讀書成材、正經干事。父母的諄諄教導深深地影響著夏德義,他逐漸養成了“學 習專心刻苦”“辦事認真負責” “自尊心、好勝心、進取心強”“為人正派, 與同事和睦相處”的性格。 夏德義,一輩子衣著儉樸、生活節儉。外罩不是到了不能穿的時候,是舍不 得換的。他患“肺氣腫”住院治病期間,醫護人員見他穿的衣服十分破舊,便悄 悄地問他身邊工作人員:“夏老平時也穿這種衣服?”當醫護人員聽到“一貫如 此”的回答時,驚訝地說:“真是沒想到!”吃的方面,夏德義更是不講究,平 日粗茶淡飯,下鄉檢查工作時,就在食堂就餐,還總是交待工作人員:“不要給 基層添麻煩?!?978年,他到貧窮落后的宣城縣高橋鄉蹲點,堅持和農民群眾同 吃、同住,參加插秧、打場、植樹、施肥等體力勞動,雖身患有肺氣腫病,但在 生活上從來沒有要一絲一毫的特殊照顧。 對于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夏德義始終是從嚴要求,不允許有任何特 殊照顧。在他的一生中,從未為家屬和子女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他的六個子女 回憶說:在父親被打為“反黨分子”期間,他們也因為父親的問題或多或少地遭 受不公平待遇。大姐夏隨云在學校讀高中時,成績很好,卻遲遲不能加入共青團。 “男兒有淚不輕彈”,具有堅強性格的父親,從沒有為自己的遭遇流過一滴淚, 但卻常常因為自己殃及子女而傷心。 雖然深感自己有愧于兒女,但是出于一個軍人對部隊的熱愛,出于一個共產 黨人對黨的忠誠,在國家需要時,他又毅然絕然地舍小家、為大家,將成績優異 且一心向往北大、清華的大女兒---夏隨云送進了軍校。臨行前,夏德義語重心長 地對女兒說起他當紅軍的故事和對軍隊的感情,希望女兒能夠成為一個和他一樣 的革命軍人。夏隨云在部隊一呆就是幾十年。1983年她被定為副團級,1987年轉 業回到安徽。由于種種原因,她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方面的一些政策沒有得到 落實。夏隨云找到父親,想請他和省里有關領導說說,幫忙爭取早些落實。誰知 夏德義不僅沒有同意,反而要女兒按照組織原則客觀如實的反映問題,依靠組織 解決問題。 在子女的人生征途、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夏德義從不濫用手中的權力,不 幫助孩子們解決調動、晉級等個人私事,總是教育孩子們要依靠組織、做大公無 私的人,要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事業,以至于孩子的同學、戰友都想不通, 覺得他太不講人情、親情了,因而,在私下埋怨夏德義是一位“冷酷無情的父親”。 (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供稿) |